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地缘政治风险不断上升,民粹主义盛行。基于这一背景,由来自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前政府高官和学者组成的“亚洲专家委员会”2020年6月3日发布《亚洲方略:后新冠时期的恢复与重建》 (An Asian Strategy for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after COVID-19),指出亚洲经济体是全球经济从新冠肺炎危机中复苏的核心,呼吁亚洲各国积极协调在金融、贸易、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政策,为区域和全球复苏作出建设性贡献。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健康和经济后果是前所未有的。这一公共卫生危机的规模之大、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之广在现代史无前例,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悲剧。截至2020年5月底,全世界记录了近40万人的死亡和近600万病例。在一些国家,疫情的蔓延已或多或少得到控制,封锁状况有所缓解;在其他国家,特别是卫生系统和治理不健全的国家,疫情的蔓延和死亡将继续。许多国家即使处于隔离和封锁状态,也可能存在防控盲点,仍然存在第二波和第三波感染的风险。
这是自大萧条以来最具破坏性的经济事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2020年4月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20年全球收入将下降3%。该机构表示,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回升至5.8%,但它也警告称,也可能会出现更可怕的结果。
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同期下降6.8%,日本下降3.4%,美国下降4.8%。欧洲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下降7.8%。目前还不清楚世界产出的急剧下滑会持续多久。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全球经济仅收缩了0.1%,发达经济体收缩了3.3%,被新兴世界2.8%的正增长所抵消。
如果没有国际合作与协调,世界将面临长期的健康危机和自大萧条以来从未见过的持久经济停滞。国际合作对于将卫生用品、诊断仪器和设备送到需要它们的地方并确保公平分配至关重要。它将加速治疗方法和有效疫苗的开发——希望能比以前更快。必须制定国际卫生条例和议定书,使世界重新逐步开放国际旅行。
大萧条的历史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国际合作,复苏将是不确定的、漫长的。由国家驱动的经济政策应对措施在国际上造成的意外后果,可能会导致经常性的金融和经济冲击,以及潜在收入的长期损失。从大萧条中得到的两个关键政策教训是,央行的不作为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加剧并延长了停滞。
由于亚洲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潜力,它们将成为从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中复苏的核心。亚洲经济体最先被病毒击倒,但现在已经做好准备快速重启经济。亚洲有机会抗击疫情走出危机,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力量。
传统上,由于美国经济的规模、美元的国际地位以及其领导全球经济外交的悠久传统,世界一直指望美国领导全球的经济复苏。美联储系统通过与其他央行的互换安排提供了大量美元流动性,但这些安排并未扩展到所有亚洲国家。
封闭的经济体将面临缓慢的复苏。就恢复贸易、加快商业供应链的重新开放和降低投资成本而言,国际经济合作对于应对危机和支持复苏至关重要。经济一体化是亚洲经济和政治安全的核心,其核心战略目标是维护一个开放的全球经济以及作为其基础的全球性多边合作机制。
亚洲必须在从这场危机中复苏的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因为它在全球产出中所占的比重很大,与全球经济活动深度融合。按市场价格计算,亚洲在2019年占全球GDP的40%以上,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目前是购买力最强的地区。东盟+6集团是亚洲应对新冠肺炎危机倡议的自然选择,纳入了20国集团的6个成员。尽管东亚比北美和欧洲更加多样化,但在以全球价值链及其在促进区域增长方面的作用为中心的一些指标上,东亚比欧洲在经济上更加一体化。它拥有大量的人力、组织和财政资源,以及可以推动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危机采取行动的有效对话平台。
亚洲最有动力通过重建信任、加强治理和更新全球规则扭转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合作崩溃的加速势头。由于人口密集和资源有限,东亚经济体比世界其他经济体更依赖国际经济和全球供应链。世界银行估计,2017年,整个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平均贸易额与GDP之比为57%,是美国的两倍。东亚的经济和政治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放的贸易和商业。
亚洲国家应积极协调金融、贸易、公共卫生、粮食安全等政策,避免经济长期停滞,避免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社会造成干扰。在亚洲开展合作,立即采取行动,并为正在进行的合作制定框架,将有助于避免由国家驱动的政策应对措施造成的意外国际后果,并避免陷入更深更长的低迷。区域多边框架能力将增强,为区域和全球复苏作出建设性贡献。主要行动应包括:
●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的金融问题,各国央行和财政部应扩大双边货币互换安排,并就新的特别提款权(SDRs)发行达成一致,以创建一个更强大的地区金融安全网。由于新冠肺炎引发了一波金融危机,已有100多个国家向IMF寻求援助。亚洲国家同时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空间和金融稳定,以应对公共卫生和经济方面的危机。提高双边货币互换额度,扩大与区域开发银行的流动性安排,将加强区域安全网。
●向世卫组织“新冠工具加速器”承诺提供资金,将新冠肺炎疫情东盟应对基金扩大至包括东盟+6国,促进诊断测试、疫苗和治疗在亚洲的发展、生产和公平分配。
●保持医药和食品市场开放。在紧急的国内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不应限制医疗设备和用品的贸易。亚洲必须致力于降低或取消医疗产品和服务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粮食安全取决于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需要消除出口限制。目前的双边倡议可以合并成一项区域协定。
●通过制定国际旅行健康认证议定书,领导制定人员流动议定书,快速恢复国际商业、学习旅行、科学交流、临时劳工流动和旅游。
●适应疫情为健康管理带来的加速数字转型,将其作为活力、更大的参与机会、更高的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源泉。亚洲可以发起一项积极主动的议程,对数字基础设施进行集体治理,包括监管连贯性、隐私标准和数据共享。这对于新的工作方式、生产模式、供应链管理以及提供商品和服务来说至关重要。
●立即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协议,确保区域贸易团结。亚洲的集体努力足以帮助维护国际体系。15个成员国初步达成RCEP将发出全球信号,确保粮食安全,大幅改善能源安全,保持东亚市场开放。RCEP应继续为印度最终加入该组织开辟道路,并在全球抗击疫情和遏制经济影响的努力中积极推动与南亚的合作。
●东盟应通过东盟+3和东盟+6集团,与包括美国在内的东亚峰会国家以及亚太经合组织和二十国集团论坛合作,领导亚洲采取集体行动,落实这一议程,同时加大主导世贸组织和IMF改革的力度。
●召开领导人峰会,致力于制定卫生和经济措施,并与美国、欧洲和其他地区展开全球合作。就议程的内容达成一致,在亚洲建立信任和采取有效行动,将是解决这场危机、降低其对全世界人民影响的重要的第一步。东盟+6峰会是一个开始承诺采取具体卫生和经济措施的好地方。
●利用现有的合作机构(包括多边金融机构)、论坛(如亚太经合组织)和其他集团,弥补成员差距,建立信任,促进形成连贯一致的议程。亚洲区域合作在应对新冠肺炎危机的各个方面必须具有全球目标和影响。
●建立由医疗、经济和商业专家组成的专家工作队,帮助就议程的各个方面采取行动。汇集必要的科学、医疗和专业知识,以协助工作队在执行卫生、社会和经济政策方面取得进展,这对各级建设性合作至关重要。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13期第7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